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村一园”计划课题组|教育精准扶贫:“一村一园”计划乐都十周年效果评估



本期 · 精彩

新刊速递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7期目录

特稿

阎光才:信息技术革命与教育教学变革:反思与展望

专题:在线教育

郭娇|数字鸿沟的演变:从网络接入到心智投入——基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调查

蔡红红|教师在线教学准备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探究——学习者控制与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

王思遥|在线课程教学的交互形式与学生学习投入表现的关系探究

李琳琳|在线教学人际互动的混合研究——上海高校教师的视角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荀渊|关于柏林大学创建与洪堡教育观念的历史叙事

李佳哲 胡咏梅|家长学习参与和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基于亲子关系和学习自信心的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

教师队伍建设

雷万鹏, 马红梅, 黄华明|基于学生成绩残差分解技术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肖正德|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担当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网,可下载本刊各期文章PDF全文,也可在线阅读本刊各期文章的XML格式全文


教育精准扶贫:“一村一园”计划乐都十周年效果评估

文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村一园”计划课题组



摘要:"治贫先治愚"是脱贫攻坚战的长远之计。为了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健康发展,探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2009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青海省海东地委、行署的支持下,在乐都县开展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包括山村幼儿园和营养包两个项目。其中山村幼儿园项目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2016年提升为"一村一园"计划。"一村一园"计划实施10年来,已建成了村一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至2019年底,乐都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已超过98%。10年间,乐都有8705名儿童从山村幼儿园毕业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受益家庭超过5400户。山村幼儿园保障了全县近30%的贫困农村学生,总人均成本仅为县级公立园的1/6—1/8。至2019年底,"一村一园"计划已在我国11个中西部省份的33个县广泛实施,在园儿童超过80000人,累计受益人数超过210000人。"一村一园"计划的质量和效果也比较理想,受益儿童的发展水平、心理特质、智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普遍好于未上幼儿园的儿童和乡镇幼儿园儿童,有些方面接近县级公立园。无论从受益面、成本效益、教育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看,"一村一园"计划是教育精准扶贫的优秀项目,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公共服务价值取向。

关键词: 教育精准扶贫;一村一园;儿童发展;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


卢迈,课题组组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2018年,带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的“一村一园计划”获WISE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为首个获奖的中国项目。


赵晨,主要执笔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中心执行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目录概览


一、背景

二、“一村一园”计划教学质量及受益儿童发展水平

三、“一村一园”计划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长效影响

四、“一村一园”计划对儿童学业成绩的长效影响

五、讨论与建议



      “治贫先治愚”是脱贫攻坚战的长远之计。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采取地域瞄准措施,针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制定并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曾于2012年11月、2018年3月两次在基金会关于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特别是0—6岁幼有所育方面的试点工作成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一村一园”计划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已实施10年,建成了村一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2008年,乐都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仅47%左右,2011年,乐都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已超过80%。现在,乐都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已超过98%。10年间,乐都有8705名儿童从山村幼儿园毕业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受益家庭超过5400户。


       除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外,基金会作为“一村一园”计划的设计及发起方,更关注“一村一园”的实施质量、效果及效果的可持续。在普及村一级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基金会希望通过早期教育手段,改善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环境,提升儿童基础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进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口向上流动、促进社会公平。因此“一村一园”计划的质量和效果尤为重要。


       值此计划实施10年之际,基金会组成联合课题组对“一村一园”计划进行多维度评估,尝试回答有关山村幼儿园质量、效果、复制推广的相关问题。一是县域内,在不同类型幼儿园就读的儿童的发展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山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是否满足儿童发展需求;三是山村幼儿园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所取得效果是否长期持续。


       评估结果显示,山村幼儿园对受益儿童发展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评估组将乐都儿童分为4类进行比较,即山村幼儿园受益儿童、县级公立园儿童、县城私立园儿童、乡镇幼儿园儿童,结果显示,山村幼儿园儿童发展水平接近县级公立园儿童,比其他幼儿园儿童更具有优势。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的教龄和学前教育经验比其他3类幼儿园教师更长。从课堂学习环境质量的角度看,山村幼儿园在设施与安全方面存在劣势,但在学习活动安排、课堂互动和学习方法、儿童学习环境建设等几方面,山村幼儿园虽然与县级公立园有差距,但与县级私立园水平接近,显著好于乡镇幼儿园。在教室空间布置、教学材料等方面,山村幼儿园优势明显。


在心理发展方面,山村幼儿园对儿童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亲社会倾向等方面产生了长期的积极效果。评估组对乐都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山村幼儿园受益学生具有更好的心理弹性和亲社会倾向。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表现最差,竞争性价值取向和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更强烈③。山村幼儿园受益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与其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呈“U型”关系,即家庭环境越不利的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家庭环境越好的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一样好。在家庭生活满意度评价方面,县级公立园学生的评价最高,山村幼儿园学生的评价偏低,但比没有上过幼儿园学生高。


       在智力发育方面,接受不同类型学前教育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没上过幼儿园学生的流体智力显著低于其他3类幼儿园,县级公立幼儿园的学生的流体智力高于山村幼儿园学生,但没有显著差异,山村幼儿园学生的智力显著高于没上过幼儿园和其他幼儿园的学生。山村幼儿园学生的流体智力测验结果在全国14—15岁常模人群排位50%以上的水平(即中等智力水平)。在学业成绩方面,山村幼儿园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好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和其他幼儿园学生。


       综合儿童发展水平、心理特质、智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来看,虽然山村幼儿园学生在一些方面没有超过资源更好的县级公立幼儿园学生,但是,县级公立幼儿园受益学生仅占全县学生的6%左右,而山村幼儿园则保障了全县近30%的贫困农村学生,总人均成本仅为县级公立园的1/6—1/8。无论从受益面、成本效益、教育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一村一园”计划更符合基本公共服务价值取向。至2019年底,“一村一园”计划(山村幼儿园)已在我国11个中西部省份的33个县广泛实施,在园儿童超过80000人,累计受益人数超过210000人。“一村一园”计划这种模式仍有很大的实施空间,很多贫困县政府逐步认识到高投入集中办园无法全面解决农村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正在寻求合作机会和资源投入类似山村幼儿园。“一村一园”模式是符合贫困农村发展现状与儿童发展需求的,具有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推广的基础。


一、背景


(一)国际上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幼儿园和教师质量。幼儿园和教师质量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Sylva et al.,2010;Yoshikawa et al.,2013;OECD,2015)。在牙买加,教师培训干预提高了教师的正向行为,减少负面行为,并且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发展、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并提高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Baker-Henningham,Walker,Powell,& Gardner,2009)。


      早期项目对儿童的影响。贫困对儿童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包括营养、认知、语言(Walker et al.,2007;Garrett-Peters et al.,2012)。早期儿童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发展,减少贫困、营养不足、学习机会缺乏等不公平因素带来的影响,并提高处于不利环境的儿童的认知和读写发展(Ready,2010;Engle et al.,2011;Melhuish et al.,2015)。在哥伦比亚,早期儿童项目对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有正向影响(Britto,Yoshikawa,& Boller,2011;Bernal & Ferández,2013;Andrew et al.,2018);在东非,早期儿童项目显著提高了儿童的认知发展(Mwaura,Sylva,& Malmberg,2008;Malmberg,Mwaura,& Sylva,2011);在智利,早期儿童项目提高了儿童的情绪管理(Nores & Barnett,2010);在孟加拉国,干预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词汇发展(Opel,Ameer,& Aboud,2009)。


       早期项目对儿童的长期影响。早期项目对儿童的认知和性格有长效影响(Heckman,Pinto,& Savelyev,2013)。在孟加拉国,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比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在一二年级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Aboud,Hossain,& O'Gara,2008;Aboud & Hossain,2011);在乌拉圭,学前教育增加了儿童初中时期的入学率(Berlinski,Galiani,& Manacorda,2008);在美国,基于22个实验证明参与早期儿童项目可以显著减少特殊教育的配置和留级现象,并且显著提高高中毕业率(McCoy et al.,2017),早期项目可以减少17岁分裂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行为,以及23岁的犯罪行为(Raine et al.,2003)。


(二)中国现状


       中国农村严重缺少儿童早期教育中心(Luo et al.,2012;Zhang,2015)。农村儿童的学业准备度显著低于城市儿童,主要表现在社会性情感、基础知识、画画和语言方面,但在运动和时间空间概念上,农村儿童显著优于城市儿童(Luo et al.,2012;Zhang,2013;Gan,Meng,& Xie,2016)。


      中国农村幼儿园和教师。上过幼儿园的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发展和学业准备上显著高于没上过幼儿园的儿童,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Rao,Sun,Zhou,& Zhang,2012;Li,2017;Rao,Richards,Sun,Weber,& Sincovich,2019)。幼儿园的教学互动与儿童的语言、数学和社会认知有显著相关(Li, et al.,2016)。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正向影响了儿童的语言发展和学术发展(Hu,Zhou,Chen,2017,Fan,& Winsler,2017)。


      中国的早期儿童项目。在中国,早期儿童项目对青少年时期的认知发展有正向影响(Zhang,2017)。对维族儿童的汉语干预提高了维族儿童的汉语发展(Chen,2014);“一村一园”对儿童有长效影响,参与“一村一园”的儿童在小学时期的成绩显著高于未参加“一村一园”的儿童(Chen et. al.,2019);上过幼儿园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性发展更好、朋友更多、有更高的几率成为学生领袖(Gong,Xu,& Han,2016);提供资金援助能够增加农村儿童35%的入园率(Wong et al.,201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各阶段教育发展(教育部,2015),通过连续3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得全国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不足50%提高至2018年的87%。但是,城乡差距、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着资源短缺、教师不足、入学困难、教育质量无法保障、重视不够等多重问题(Yusuf & Saich,2008;Pang & Han,2010;教育部,2015;教育部,2017;Zhang & Liu,2017;Kirkby,2018;周兢,张莉,Nirmala Rao,2018;张莉,周兢,2018)。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通过教育手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基金会在贫困地区农村与地方政府合作,启动实施了“一村一园”计划。


      乐都是“一村一园”计划第一个试点。2009—2012年间,“一村一园”计划在乐都实现了农村地区(17个乡镇)全覆盖。“一村一园”为乐都农村儿童,特别是沉淀在村里的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了宝贵的学前阶段学习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目前,乐都已经成为全国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乐都区“一村一园”计划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基金会在乐都县81个村设立了81个非正规、非全日制的“早教点”(覆盖9个乡镇),并招募了46名志愿者担任教师。教师轮流在早教点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每个早教点开放半日。早教点覆盖儿童每周至少可接受两天学前教育。早教点使用闲置校舍或其他公共基础设施,配备适当的玩具以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5年):早教点发展成为“山村幼儿园”。基金会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了178所山村幼儿园,实现了乐都农村地区全覆盖,乐都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山村幼儿园特点是在有10个以上适龄儿童的农村设立至少1所幼儿园,1所山村幼儿园至少有1名志愿者教师,每周开展5天教学活动,每天教学活动不少于6小时。2012年以前,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基础设施作为园所,管理幼教志愿者,基金会负责筹资基金保障山村幼儿园运行经费,为志愿者提供相关培训资源。2012年9月以后,乐都政府有关部门将山村幼儿园纳入乐都学前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各级财政投入保障了山村幼儿园运行经费。基金会除对山村幼儿园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和培训资源外,开始对山村幼儿园进行研究与评估,并在其他贫困地区进行推广此模式。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山村幼儿园已成为乐都学前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年约有2500名儿童在园,约占乐都3—6岁儿童的25%—30%。2016年,考虑到项目需求及项目目标,山村幼儿园项目再次升级为“一村一园”计划。乐都的成功经验不仅给予了基金会推广的信心,也调动了企业、机构、慈善组织和其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截至2019年底,基金会已与多方合作在11个中西部省份的33个县实施了“一村一园”计划,在园儿童超过8万人,累计受益人数超过21万。


      “一村一园”计划对所有适龄幼儿开放,主要接收贫困农村的3—6岁儿童,不收取保教费用。基金会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在以下4个方面保障“一村一园”计划的运行。一是教学环境建设,包括教室的装修装饰,教学功能区的划分与建设,玩教具的配备、补充和更新,厨房与睡眠室配套设施的配备等;二是教师招聘与管理,基金会与地方政府商定,招聘本地中专以上学历的有幼教教育背景或从业经历的人员作为幼教志愿者,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管理,前3年由基金会筹措资金保障教师经费,3年后由地方政府财政承担人员经费,基金会承担志愿者教师的相关补助及奖励;三是教师培训,基金会与地方政府整合双方学前教育培训资源对志愿者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由线上和线下课程组成,培训周期约两周1次,假期一般有时间较长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儿童语言、认知、科学、社会性发展,儿童卫生健康习惯的养成,幼儿园管理,如何带动儿童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等;四是课程与教学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纲要,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地方幼儿园整体建设和质量标准为主要依据,管理、完善山村幼儿园。


      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一村一园”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从10年前的巡回支教,到今天体系完备的村一级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一村一园”计划已成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一村一园”计划教学质量及受益儿童发展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在贫困农村建设幼儿园一直被广泛讨论,人员的稳定性、教育质量、办园可持续性是讨论的重点。乐都10年来稳定运行的试点实践从一个角度对山村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做了证明,本部分评估将对以下4个问题进行客观察明:各类幼儿园儿童发展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距;山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是否符合儿童发展需要;幼教志愿者与其他类型幼儿园教师相比,是否具备可靠的教学能力;山村幼儿园对儿童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帮助。


       本次评估选取了4种类型的幼儿园及儿童进行比较,包括县级公立幼儿园、县级私立幼儿园、乡镇幼儿园、“一村一园”计划幼儿园(山村幼儿园)。


       本部分评估对比了不同类型学前教育儿童发展的现状,包括认知、社会情感、动作、语言、健康、卫生与安全、文化意识与参与、学习品质、执行功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由于乐都区较早普及了村一级学前教育,几乎没有儿童处于学前教育失学状态,因此本次的比较不包括没有上幼儿园的农村散居儿童。


       本部分评估比较了4种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的教龄、教育背景、工资、教育效能感、教学质量之间的差异,评估并比较各类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 样本

       本部分评估样本的抽取是独立于研究进行的,并尽量保证了样本规模满足研究设计的统计效力(statistic power)或者是全样本。样本包括所有山村幼儿园、所有县级公立园、部分县级私立园、部分乡镇幼儿园,县级私立园和乡镇幼儿园采取随机抽样。每个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随机抽取4—6名儿童进行测试。样本共计包括182个班级、1086名儿童,包括“一村一园”计划的85个班级的492名儿童,其中107名儿童来自坐落在乡镇的山村幼儿园;县级公立园的35个班级的209名儿童;县级私立幼儿园的12个班级的72名儿童;乡镇幼儿园的50个班级的312名儿童。样本学校和儿童的名单均为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


2. 评估工具

      经过评估团队的反复论证,本部分评估选取了若干项在国内国际研究中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包括:汉语理解性词汇、汉语表达性词汇、亚太儿童发展量表以及儿童的情况基本问卷等对儿童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组使用了早期学习环境量表(MELE)、基于MELE的课堂录像及照片拍摄、教师访谈、教师基本情况问卷、教师教育效能感问卷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根据设计和样本的具体情况,本部分收集的数据为典型的分层数据。数据的结构特点具有两个层次:班级层次和儿童个体层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需要考虑班级和儿童个体两个层面的差异。幼儿园所辖班级中的儿童,在控制家庭生活背景差异性的情况下,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受到班级教育质量的影响,儿童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的教学常规和表现。


      数据采集后,评估组将儿童和班级的信息进行聚类处理。不同于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组考虑两个线性分层的聚类模型,一个是在儿童层面(individual level),通过数学模型估计儿童个体特质、发展水平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小;第二个是在班级层面(class level),包括教师的特点、班级的学习环境等与班级有关的信息,计算在班级之间的差异大小。通过拟合分层模型,准确地评估、分析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的特质,获得准确的儿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对比结果。


      基于这样的数据特点,为了探讨以班级为单位的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以及教育质量和儿童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拟合了分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分析了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的质量和儿童发展差异,模型如下:

       在这个模型中,第一行里几个重要的指标代表的意思是:Tij表示了在特定班级中,某一个儿童的发展结果,γ00、γ01、γ10、γ11是与儿童个体、班级特点相关的一系列参数(如儿童性别、年龄、教师教龄等),在数据处理中,作为协变量进行了控制。ζ0i、ζ1i、εij代表了模型中产生的3个残差;在模型的第二行,研究者分别注明了3个残差的矩阵表达形式。


(三)研究结果


1. 儿童发展水平

       乐都学前儿童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1086名样本儿童中,男女生比例相当。其中,少数民族儿童占37%,主要包括藏族、蒙古族、回族等;留守儿童占39%。乐都儿童的理解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得分分别为19.93分和33.57分,亚太儿童发展量表测得儿童发展总分平均为75.5分。


2. 不同类型幼儿园儿童的发展水平

     乐都4种类型幼儿园儿童的基本特征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见表2),“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受益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


      对比4种类型幼儿园的儿童发展结果性指标(图1):儿童发展综合水平、理解性词汇、表达性词汇等方面,在以班级为聚类,拟合了多层线性模型之后得出以下结论:山村幼儿园儿童总体发展水平与县级私立园儿童没有差异,显著好于乡镇幼儿园儿童;山村幼儿园儿童的理解性词汇发展水平在各类幼儿园儿童中最高;山村幼儿园儿童的表达性词汇发展水平较乡镇幼儿园儿童更好,但略差于其他两类幼儿园儿童。

       乡镇幼儿园主要以私立为主,实地评估发现,由于私立幼儿园在营利、经费使用方面的考虑,一般的乡镇幼儿园存在一定的教学资源、场地不足,大班额,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活动安排不够饱满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了幼儿发展水平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3. 处境不利儿童发展水平

       我国农村儿童处境不利情况较为突出、复杂,往往不是处于单一不利因素之中,贫困农村儿童的境况更加不容乐观。“一村一园”计划覆盖儿童中,不仅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其中处于多重不利因素的儿童比例也相对较高(表3、表4)。

       从总体情况来看,乐都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在社会情感发展、健康卫生与安全、文化意识与参与、学习品质、执行功能、理解性词汇、表达性词汇等方面显著落后于非留守儿童。但是,认知发展、动作发展、读写3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图2)。

      从具体情况来看,就留守或贫困单一不利因素来看,山村幼儿园留守与非留守这两类儿童在各方面发展水平几乎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县级私立园和乡镇幼儿园,这两类儿童的发展水平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可能是,一方面,山村幼儿园办在村里,农村家庭的儿童养育能力十分匮乏,无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家中几乎没有适合儿童的书籍、材料和玩具,因此儿童在进入山村幼儿园后,“饥饿效应”显著,山村幼儿园为各类儿童提供了公平的学习机会。而县级私立园和乡镇幼儿园的非留守儿童,其家庭的教育能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儿童的发展水平差异。另一方面,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与时间,幼教志愿者与儿童家庭开展了频繁、深入的联系,在农村“熟人社会”的背景下,幼教志愿者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一点是其他幼儿园教师难以具备的。


4. 教师水平与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问卷和教师效能感量表,课题组调研了4种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师基本情况和教师效能感(表5)。

      评估结果显示,4组教师中,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平均年龄略大,教龄和学前教育教龄两方面时间最长。县级公立园教师工资水平最高,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工资仅次于县级公立园教师,高于县级私立幼儿园教师和乡镇幼儿园教师。在教师效能感方面,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显著高于乡镇幼儿园教师,与县级私立幼儿园教师和县级公立幼儿园教师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对4种类型幼儿园所有教师的年龄、教龄、是否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受教育背景以及她们在班级的教学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层比较发现,不同教育背景的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MELE)方面存在不同,具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教师之间教学质量没有显著差异,中专学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略为逊色(图3)(图4)。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教师相比,在教学、互动、环境创设等环节评分都是学前专业教师显著优于非学前专业教师。


    

      如表6所示,山村幼儿园志愿者中具有大学学历和大专学历的比例较高,与县级私立园、县级公立园教师比例相当,高于乡镇幼儿园;山村幼儿园教师中,幼教专业的比例最高。这些都显示出山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优势。



      乐都的试点实践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教师评估结果。乐都在招聘山村幼儿园幼教志愿者时有明确、严格的招聘条件,招聘流程分为面试、笔试、面试3步骤,完整、严谨。幼教志愿者虽然没有编制,但是他们与其他幼儿园教师具有同等的培训与竞赛机会,这种做法保障了志愿者教师的基本职业荣誉感与融入感。乐都将幼教志愿者工资纳入财政,工资水平不低于全县平均工资且有社会保障,这也增加了幼教志愿者就业的稳定性。由于山村幼儿园是全国性项目,乐都优秀志愿者有机会在全国试点县和北京等地进行经验分享,参加国际会议,这种正向激励是幼教志愿者看中的。


      对比了教师教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发现,教龄在20个月内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显著差异,20个月之后,教龄越长的教师表现越好(图5)。这一定程度说明,“一村一园”具有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毕业的教师、更长的教龄,如能保证这一群体的稳定性,将对教学质量有更好的保障。

      对各类型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质量的评估结果显示(图6),在控制了儿童年龄、儿童性别、留守儿童比例、教师教龄、教师年龄等协变量之后,分层线性模型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儿童学习环境评价的总分看,山村幼儿园在儿童学习环境方面与县级公立园有差距,但是相比较于乡镇幼儿园,山村幼儿园具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设施与安全方面,山村幼儿园最为薄弱,主要表现为,部分幼儿园洗手设施简陋,部分山村幼儿园仅提供盛有水的盆或桶让儿童洗手,未使用流动水;部分幼儿园儿童洗手习惯较差,儿童如厕后,存在一些幼儿洗手,另一些幼儿不洗手的情况;部分山村幼儿园厕所为旱厕,部分厕所有异味,厕所蹲位不符合幼儿尺寸,导致年纪较小的幼儿使用困难等,在学习活动安排、课堂互动和学习方法方面,山村幼儿园与县级公立园存在差距,显著好于乡镇幼儿园,与县级私立园的水平相持平。在教室环境创设和材料使用方面,山村幼儿园显著好于其他各类型幼儿园,山村幼儿园教师在就地取材、节省经费与资源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实践。山村幼儿园建设在村里,靠近儿童家庭,一方面有助于儿童家庭参与教育,另一方面有助于幼教志愿者与看护人直接沟通,有助于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解决儿童生活和教育方面的困难。山村幼儿园较乡镇幼儿园和一般的私立幼儿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且更接近大自然。


三、“一村一园”计划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长效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一村一园”计划实施以来,地方教育部门普遍反映“上山村幼儿园的孩子阳光、爱笑,在学校里乐于助人”。山村幼儿园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长效影响吗?智力发展水平与人的终身发展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山村幼儿园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长效影响吗?本部分研究将使用青少年心理发展相关量表对曾经在山村幼儿园学习,现在已经就读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的部分心理特质进行评估与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弹性、社会价值取向、智力等方面,并将各特质与其同班同学进行比较,探讨“一村一园”计划受益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是否更具有相对优势。


(二)研究方法


1. 样本

      本部分研究以乐都全部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学生作为样本框,学生年龄集中在14岁左右,采用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方法。第一阶段,在全县7所初中(含初中的学校)中抽取了2所八年级学生中各类学前教育情况均有、且人数相当的学校。第二阶段,在2所学校的八年级所有班级中各随机抽取一半的班级,所抽取班级中的全部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抽取样本量为1582人,实际测验1378人,其中曾经就读于县级公立园的学生有81人,曾就读于山村幼儿园的学生334人,曾就读于其他幼儿园学生716人,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248人。


2. 评估工具

      本部分研究主要采用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测量工具,包括国际心理学领域较为常用的心理弹性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心理弹性量表

      心理弹性是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质,是测量青少年专注力、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的重要指标,心理弹性能够有效预测青少年未来的心理健康、坚持力等有助于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本项评估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olescents)进行施测,该量表是由Odin Hjemdal (2006)和Oddgeir Friborg等人于2006年编制的,是一个对心理弹性直接测量的量表,包含个人能力、社会能力、结构性风格、社会资源和家庭凝聚力5个方面。本量表共包含2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完全同意依次记为1—5分,所有条目的总分为心理弹性分数,反映个体整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本次测验中,该量表的信度为0.89,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

      亲社会行为倾向即青少年的利他性、奉献精神、愿意分享资源和利益、更能体会他人的消极情绪并提供帮助等,这一指标能够预测青少年未来的社会风险精神。该测验为寇彧等人(2007)对Carlo(2002,2003)编制的第四版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的修订版,共包含26个项目,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性、情绪性、紧急的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的每一个项目列举出在一种情况下个体的反应,让被试判断这种反应方式和自己的反应方式的一致程度。从“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分为5个梯度。各维度代表个体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不同方面,所有维度总分能够代表个体整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水平。本次测验中,该量表的信度为0.92,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智力水平与个人学习能力、终身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高智力水平的群体相对于低智力水平群体有更好的发展。该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38年编制的非言语智力测验,由张厚粲(1989)教授于1985年修订,包括60道题,一般可用40分钟左右完成。它的主要任务是要求被试根据一个大图形中的符号或图案的规律,将某个适当的图案填入大图形的空缺中。该测验测量的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尤其是与人的问题解决、清晰知觉和思维,发现和利用自己所需信息以及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关。该测验适用的年龄范围宽,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和语言的限制,因此具有文化公平性。本次测验中,该量表的信度为0.9,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仅利用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乐都区学生进行了组间比较,看相似环境下的组间差异,多数分析结果没有进行与常模或者其他研究对象的比较。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 心理弹性

      本研究使用了心理弹性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了测量。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分数均是正向指标,即分数越高心理弹性越好。单因素协变量方差分析显示,在控制学校、是否留守、家庭生活水平等自变量后,山村幼儿园学生的心理弹性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类学生。家庭生活满意度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心理弹性。对家庭生活感知越明确的学生,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且在各维度均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压力和逆境的克服过程,在山村幼儿园学生中,他们多数家庭处境不利,相比于其他幼儿园儿童,他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山村幼儿园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获得基础认知及面对困境的相关知识的机会,这可能是导致山村幼儿园儿童有更好表现的原因。而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儿童,其家庭背景与山村幼儿园儿童极其相似,但因为其没有接受有利的学前教育,导致其与山村幼儿园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7)。


2. 亲社会行为倾向和社会价值取向

       本研究使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测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使用社会价值取向量表测量学生的利他社会价值取向。亲社会行为总分与各维度分数均是衡量亲社会行为的正向指标,即分数越高代表学生越具有亲社会行为倾向(图8)。单因素协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各无关变量后,山村幼儿园学生在亲社会行为倾向、社会价值取向、竞争性价值取向方面的表现都好于其他学生。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得分明显更低,竞争性价值取向明显更高,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也相对更高。亲社会价值取向得分越高越好,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和竞争价值取向相对而言得分越低越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村幼儿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与其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呈“U型”关系,即家庭环境越不利的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与家庭环境好的学生一样好(图9)。在家庭生活满意度评价方面,县级公立园学生评价最高,其他幼儿园学生比山村幼儿园学生好,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对家庭的评价最低。

      亲社会行为倾向是儿童认知进化与行为范式进化的一种结合,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得到展示与规范的经历内化。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对于他人的态度与应对方式主要来自于环境习得与模仿。山村幼儿园志愿者对儿童的关爱与有效指导,为多数儿童建立了好的学习榜样和习得对象,这种关爱与指导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更多是品格与人情方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山村幼儿园儿童具有更好的亲社会行为倾向。相对于县级公立园学生的“小公主”“小皇帝”,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儿童的家庭资源与情感匮乏,山村幼儿园着实具有有助于儿童性格特质发展的环境基础。


3. 智力发育

      本研究使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量学生的流体智力,数据分析适用单因素协变量方差分析,在控制学校教育变量后发现,不同类型学前教育学生的流体智力成绩具有显著差异(表7)(图10)。没上过幼儿园学生的流体智力显著低于其他3类幼儿园;县级公立园学生的流体智力高于山村幼儿园学生,但没有显著差异;山村幼儿园学生的智力显著高于没上过幼儿园学生和其他幼儿园学生的智力。山村幼儿园学生的流体智力测验结果在全国14—15岁常模人群排位50%以上的水平(即中等智力水平),而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的流体智力整体测验结果在全国14—15岁常模人群排位25%以下(即中下智力水平)。


四、“一村一园”计划对儿童学业成绩的长效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在社会性、智力方面进行了评估与研究后,山村幼儿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成绩是否更好?本部分评估与前部分评估保持了样本分类的一致性,即将学生分为县级公立园学生、其他类型幼儿园学生、山村幼儿园学生和没有上过幼儿园学生,比较4种类型学生在2017—2019年间小学升初中考试成绩是否存在群体性差异,山村幼儿园学生是否有更好的成绩。通过本部分评估,课题组将进一步观察,学习成绩评估结果是否与不同类型学生的智力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


(二)研究方法


1. 样本

本部分研究样本及所需信息由乐都区教育局提供。信息内容包括,2017—2019年全区小学升初中成绩,学生学籍信息,学生学前教育信息、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等,样本总人数应为7762人,实际有效样本量为7057人,其中县级公立园学生481人,山村幼儿园学生2228人,其他幼儿园学生3974人,没有上过幼儿园学生1079人。


2. 研究方法

     本部分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将学生根据学前教育类型进行分类,并将其学习成绩按照人群排位分布,平均成绩分布直接进行比较。


(三)研究结果


      从成绩的人群分布来看,不同类型学前教育背景的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的看来,县级公立园学生的学习成绩排位整体靠前,山村幼儿园学生次之,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成绩排位整体靠后。


      按年份将当年学生考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将各年成绩排名进行5等分后发现,县级公立园学生有1/3左右进入前20%,比例最高,且3年具有相同的趋势(图11、图12、图13)。山村幼儿园学生次之,有超过1/4的学生进入前20%,且3年趋势一致。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仅有4%左右的学生进入前20%,且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从排名后20%的情况来看,县级公立园学生在排名后20%范围内的比例很少,2017年为15.4%,2018年为16.1%,2019年仅有5.9%。山村幼儿园学生有15%左右进入后20%,且3年趋势一致。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有40%左右的进入后20%,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总的看来,是否接受学前教育,接受哪种类型的学前教育在学业成绩表现方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2018年,基金会针对“一村一园”计划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长效影响情况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并发表于国际核心期刊。


五、讨论与建议


      乐都区10年的试点实践证明了村一级学前教育受到了农村家庭的欢迎与支持。一方面,村一级学前教育体系直接节省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是让农村百姓实实在在得实惠的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累计投入5800万元,为农村家庭节省了超过2亿元的相关支出,包括租房费用、学杂费及因租房产生的生活杂费等。另一方面,村一级学前教育体系切实解决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困难,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山村幼儿园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学习场所,幼教志愿者更给予了他们亲人般的关爱,很多志愿者教师已成为那些孩子心目中的“妈妈”。山村幼儿园帮助处境不利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很多处境不利家庭都是隔代抚养,祖辈甚至是太祖辈对孩子的抚养与教育几乎束手无策,看到孩子在山村幼儿园所产生的变化,老人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与乐观,同时降低了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的养育焦虑,提升了他们的希望与工作动力。

       2012年至今,“一村一园”计划已成为乐都区学前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区教育局将“一村一园”计划纳入公立学前教育管理体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山村幼儿园运行,通过乡镇山村幼儿园(乡镇中心园)向下辐射管理各乡镇的山村幼儿园,从基础上保障了山村幼儿园的质量和规范性。幼教志愿者工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同时为幼教志愿者缴纳社会保险。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鼓舞了幼教志愿者,是幼教志愿者稳定就业、积极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年历练,幼教志愿者已成为乐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有约10%的幼教志愿者通过“一村一园”计划的发展得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多数幼教志愿者成为一支活跃在村、就业在村、服务农村的队伍,将来也会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村一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有助于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山村幼儿园受益儿童发展水平显著好于乡镇幼儿园。山村幼儿园儿童面临更多成长处境不利,单亲、留守、贫困等,从这一角度来看,山村幼儿园对儿童发展具有显著的补偿效应。山村幼儿园仅在设施与安全方面,由于部分园没有安装自来饮用水、部分园缺少洗手设施、厕所条件不够卫生安全、园舍内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地面不够平整、桌椅有生锈或有尖锐处、门窗损坏、自然光线不足、操场有大量石子等),得分最低。这一评估结果一方面客观地指出了山村幼儿园仍有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但是,现有评估方法主要针对外显性结果进行了评价,没有针对教师动机、主动性、同理心等方面进行评价。从实地调研所得信息来看,幼教志愿者具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同理心,除了在园时间开展充分而深入的教学活动,还与儿童家庭保持密切联系,保持与孩子家长通电话或进行家访。这一定程度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儿童发展。


      国内外已有大量证据证明,心理特质对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影响远比其他因素更加深远。本次评估有力地证明了山村幼儿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促进了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如心理弹性、亲社会性、利他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学前教育质量一直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关心并长期争论的话题,什么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哪些指标、标准能够精准地测量学前教育质量?有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建设标准和人员资格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对于中国广大贫困地区是否适用?从实践来看,在贫困地区农村要按照标准办学是非常困难的,一是投入与服务产出不成比例,投入大、服务规模小,直接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有基本素质无资质的当地青年无法从事相关工作。在贫困县有一些青年,他们有基本的学历、有工作热情,但是因为没有相关资格证书无法就业,可以参考的做法是,先上岗再考证。除了建设标准、人员资格标准等相关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以“效果”为导向、看老百姓的获得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因此,贫困农村对村一级学前教育的需求规模不断缩减,10年间,乐都山村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从2011年最多时的3429人减少至2019年的1267人(图14)。但是,山村幼儿园10年累计为超过25000名贫困农村儿童(约占乐都适龄儿童的26%)提供了免费的学前教育服务。由于山村幼儿园建设之初是利用闲置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翻建或者简单装修,硬件投入资金量很小,经过几年折旧,几乎不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山村幼儿园聘用的幼教志愿者在村一级幼儿园规模萎缩后实现了自然分流,分流至需求量增大的县、乡镇各级各类幼儿园和其他山村幼儿园,由于“一村一园”教师有教学经验与基础,对提高乐都区的学前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


      “一村一园”计划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认可与支持。贵州省政府投入建设了5100所村一级幼儿园,有30万贫困农村儿童从中受益。四川省、云南省提出“一村一幼”的政策目标,并不断加大投入。基金会与贵州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厅、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政府合作,在贵州的8个县、怒江州所辖4县、雷波县实现了村一级学前教育全覆盖。但是,各地学前教育质量仍需加大投入并不断提高。基金会也将继续努力,继续呼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并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及质量提升。“一村一园”既是基金会的项目名称,也是基金会的工作目标。有关部门应帮助地方政府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广泛实施。

      虽然“一村一园”计划对儿童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家庭对于儿童发展的支持作用不可忽视。由于“一村一园”计划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村儿童,由于经济发展、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贫困地区农村沉淀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儿童的早期发展水平。贫困农村家庭功能的缺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单亲、留守、教育投入极度匮乏、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照护人没有照护能力等。即使“一村一园”计划对儿童早期发展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但是,无法完全弥补因家庭问题导致的儿童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一村一园”计划具有独特价值与意义。每个孩子都只有1个3岁,只有1个童年,每个孩子都应被“温暖以待”。一方面,山村幼儿园服务更多处境不利儿童,为这些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了较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学习机会和适宜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山村幼儿园是高性价比的学前教育服务。相比于私立幼儿园的较高收费,山村幼儿园提供了教育质量更好的学前教育服务,但在收费方面远低于私立幼儿园,多数山村幼儿园不收取任何费用,少部分幼儿园收取一点餐费,这更符合贫困地区农村家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山村幼儿园实现村一级学前教育广覆盖,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儿童发展差距、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办好县级和村级公立园,将其他部分交由市场承担,保基本、兜底线这符合公共服务价值取向。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村一园”计划课题组:组长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副组长方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协调人赵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执行主任;课题组成员: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兴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思,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张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沛之,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张艳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陆润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丹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曹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副主任;段天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项目副主任;周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项目副主任)


(执笔人:赵晨,周想,张兴利,陈思,陆润豪,文沛之, 卢迈)




上期回顾

特稿

岳昌君, 邱文琪:面向2035的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与教育经费预测

专题:纪念杜威访华100周年

顾红亮|实用主义概念的多重“身份”

彭正梅|谁以易之:论杜威培养“4C公民”的教育哲学

张华|论杜威的儿童课程观

周勇|新文化教育场域中的杜威访华与思想纷争

张留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一个议题:教人论证,还是教人探究?——罗素、杜威和图尔敏

教育法治

汪华, 孙霄兵|中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的逻辑结构与立法完善

周航|受教育权民事救济的类型化研究

高考改革

张首登, 郭丛斌 |高考命题:全国统一还是分省自主?——从县、市高中学生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差异的视角

教育经济

李盈萱, 方毅 |教育财政策略互动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本刊声明

        一、本刊对所有来稿不收取任何费用,也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为组稿。

        二、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因作者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损失的,本刊保留追究作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作者投稿请登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官方网站(www.xb.ecnu.edu.cn)。

        四、本刊联系电话:021-62233761;021-6223230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微信矩阵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网,可下载本刊各期文章PDF全文,也可在线阅读本刊各期文章的XML格式全文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